笔趣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85章 阅后即焚

第385章 阅后即焚(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385章阅后即焚

中秋节赏后,将士们士气果然提振不少。

嵩山以南阳城、登封、颍阳等先后而降,紧跟着东面的管州总管府下的密州、溱州的守官也都以城归附,李逸又置溱州总管府,辖溱、密二州,仍以降官为总管、刺史。

荥泽。

郑太子王玄应驻军于此。

这位郑太子在洛阳西面三战皆败,如今兵出虎牢又来防御李逸,面对着两月横扫四十州的李逸,他一点底气都没有。

“李逸军现在何处”

大将军张镇周上前回话,“回殿下,汴州刺史王要汉派人急报,说李逸大军正向汴州城而去,人马数万,行军队伍数十里长,请求太子发兵救援。”

一身紫袍玉带的王玄应转头问右骁卫大将军张志,“密县、新郑皆已附敌,李逸不会从新郑北上来攻管州吗”

张志是司徒陈国公段达的女婿,

当初卢楚元文都等谋划兵变诛王世充,段达却暗中让女婿张志将此事密报王世充,后来段达又带头劝进拥立王世充,这翁婿二人也是深得王世充的信任。

张志还兼着太子左卫率之职,他看着地图,“李逸兵马并不算多,在襄城兵分四路,每路战辅兵也仅万人。就算招降纳叛,收编了一些地方兵马,但应当也就两三万人。

如今汴州刺史王要汉既然上报说往攻汴州的有几万人,那么李逸当是要先取汴州再沿运河而上,来攻管荥,最后兵至河阴、虎牢。”

王玄应有些慌,“李逸数万兵马,只怕汴州守不住,这可如何是好”

三战皆败的郑太子,现在毫无信心,面对的是至今未曾败过的李逸,很慌。

“如今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派一军往汴州增援,再从荥、郑、管诸州抽调兵马,并召滑州行台邴元真和徐州行台杞王世辩,率军来援。”

王玄应没有主意,便就都依了张志所言。

披着铠甲的张镇周出声,“殿下,臣以为不妥,李逸进军汴州,臣以为不可仓促救援,否则有可能中埋伏,帮人围城打援。

甚至是中调虎离山之计,或许李逸攻汴州是假,袭管州是真。”

王玄应听了直点头,“张大将军所言甚是有理。”

张志反驳,“李逸兵马就那么多,既然出现在汴州附近,就不可能再有兵力来打管州。

更何况,我以为李逸虽连下四十州,但也不过是趁虚而入捡便宜罢了,根本就没打过什么硬仗,李逸肯定不会弃兵少的汴州而来打管荥,那样岂不是自投罗网

张大将军多虑了。”

张镇周是淮南舒州人,是朝中人眼里的南人。大业年间,他和陈稜率东阳兵万人自潮州浮海东渡征讨流求,斩流求王渴刺兜,俘万余人而归。

后来官至左屯卫将军,驻守山南。王世充杀卢楚等人专政,让侄子王泰前往山南,召张镇周、苏世长等率山南军队回援洛阳,迎击李密,张镇周后来便一直留洛。

如今是左屯卫大将军,他戎马半生,经验丰富,治理民政更有一套。

可惜,并不得王世充所信任。

他凭直觉,认为李逸攻汴州,不对劲。

“殿下,臣建议不如就请张大将军率两千人,前往增援汴州。”张志说道。

张镇周皱眉,“殿下,两千人杯水车薪,如何能解汴州之急。何况,臣担心李逸围城打援,我这两千人,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张大将军,太子殿下现在手中兵马也不多,能给你两千就不错了。况且,也不只你一路援兵,太子马上会下令滑州行台和徐州行台,都出兵增援汴州,你只要谨慎小心些,李逸也伏击不了你,

率兵入汴州据城而守,难道还抵御不了李逸那些乌合之众”

张镇周想说,李逸虽年轻没错,可人家战河东,抚山南,攻河南,从未败过,他手下的兵,能说是乌合之众吗

可太子王玄应却已经开口,“孤给张大将军三千人,你紧急前往汴州增援,滑州邴元真和徐州杞王那,我也会调兵来援的。”

张镇周无奈领令。

等张镇周看到张志拨给他的三千兵马后,更是怒火中烧,披甲仅八百,其余皆是新征召的州县青壮,训练不足装备不齐,一群百姓青壮而已。

拿着根长矛,就能称为军队

如果是去围剿小股流贼山匪,张镇周还有信心,可带着这点人去汴州,小二百里路。

没有骑兵,全是步兵。

真遇到李逸伏击,那跑都跑不掉。

“大将军,太子令,立即南下增援汴州。”一名太子身边的亲卫传令。

出发前连饭都没有一顿。

张镇周率子弟部曲上马,领兵出营。

兵马走出十里地,张镇周勒停马。

“折往正南行军。”

“大将军,我们去汴州该沿运河往东南而行。”

张镇周捋须,“李逸岂不知援军会沿此而行,若是他围城打援,那我们就危矣。”

这话也很有道理,将校们都点头称赞大将军高明。

夜里扎营,

张镇周叫来儿子,“我观王世充气数将尽,天命在唐。”

“阿耶要降唐”

“嗯,这王玄应什么也不懂,我们此行凶多吉少,只能投唐了。你带一支轻骑南下新郑、密县,我若没料错,李逸主力定不在汴州,极可能正从新郑那边北上,

你寻到唐军,把我的降表交给他。”

“若是李逸没在那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