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模仿杀人!(2 / 2)
无论过程怎么样,但总之,你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喝水!
凶手的行为便是如此。
“那消失的二十二分钟,就是帮助他达成目的的行为!”
张梁忽的想通了,脑子的思路很清晰。
“包括死者二人本身的身份!”
凶手作案时曾出现了‘消失的二十二分钟’。
指的不是时间加快什么的,单纯是凶手将这二十二分钟用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上。
这很不符合一个杀人犯的逻辑。
就好像你杀了人,明明有几个小时逃跑的时间,但你偏不跑,就坐在地上,等警察赶到现场后,这才甩开腿跑。
这不找死吗!
凶手很明显不是找死,那他在
“模仿,还是模仿作案,这二十二分钟被用去了模仿十余年前凶手作案的细节上!”
赵刚忽的眼前一亮,脑子里想到在写字楼前徐嚯所说的信息。
如此,将张梁和他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就成了
“凶手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需要将一对母女杀害,并制作成人蝎子,为此甚至不惜面临着极大被发现的可能性也要浪费许多时间刻画细节,同时还要闹得人尽皆知!”
徐嚯缓缓开口说道。
信息出来了!
这番话落下后,案件便立马清晰了不少。
可线索却没有几个。
“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非得用人蝎子”
“还有,人尽皆知这对凶手有什么好处吗”徐嚯忽的又问。
从两次作案来看,凶手对杀人后的舆论抱有极大的目的性。
为此,若是舆论没让他满意,对方甚至可以再多杀几人!
第二现场就是如此出现的。
可舆论
对方图名吗
说实话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名声是属于个人的,就像画家,无数的画家会在自己所作的画上留下专属于自己的名字。
甚至还有个冷知识也能验证这句话。
什么知识
古董造假都知道吧。
一些古董造假都会请很厉害的大师前来制造,这些大师会对原品进行一比一的复刻。
可即便是为了赚大钱进行仿造,这些人依旧会在没人能看得见的地方,留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印记。
凶手也在复刻,对方留下自己的痕迹了吗
没有,全程都是在复制十余年前凶手的杀人手法,丝毫没有自己出现的存在。
甚至警方一开始都没发现这竟然是个模仿杀人案件!
所以,即便是出了名也和现在人蝎子案的凶手没有任何关系,至少没人会知道杀人者只知道十余年前的作案人。
这种状况对于一个为名杀人的人来说是极不可能被接受的。
所以
“舆论不是为了名声。”
“若不是为了名,舆论还能干什么”
赵刚纳闷了。
上电视等于出名。
舆论也是这个道理。
凶手杀人又不是为了自己出名,那他要这个舆论干什么
哪怕是没有这个舆论呢
没有舆论,难道和现在的案子对比起来会有什么区别吗
仔细思考还是没有。
众人沉默住。
恍惚间,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还记得刚才针对整个案件做出的总结吗”徐嚯突然开口。
张梁点了点头。
刚才的总结很清晰且直观的观察完整个案子。
可这有什么关系
“我们忘了添加一个信息。”
“那就是凶手,为什么非要模仿十余年前的案件!”
徐嚯眯了眯眼,视线在周围人扫过。
“换句话说,他为什么要模仿那个凶手的作案手法!”
为什么
是因为舆论对方看到了十年前凶手造成的舆论动荡,所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也要搞这个
不对。
为什么不对
因为太细节了!
两具尸体身上,除掉第二具尸体坠楼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七单从外观来看几乎和十年前的尸体一模一样!
并且,最为关键的是
“凶手是怎么知道死者的外貌的”
随着这个问题的落下,刹那间,现场诡异的安静了一分。
是的,凶手怎么知道十年前人蝎子外貌的!
哪怕新闻大肆报道也不应该啊!
毕竟尸体早就被收进警局,且报纸上的照片也根本看不清尸体。
即便眼下这个凶手当时天天看新闻也没用。
就像,一个人说他有个电脑,你能知道他的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吗
更别提对方的细节刻画如此相仿
所以
“他是怎么知道的”赵刚也愣了愣。
孙羽脸色一变,他下意识想到一种可能,“内部人!”
他猛地站起身,心脏砰砰直跳。
当时看的到尸体,知道外貌细节的只有内部人!
也有可能是案发周遭的群众。
所以
是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暂时藏在心里。”
“无论是什么人,他的目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有信息指向的人。”
徐嚯收起这个沉重的猜测。
是吗
说实话如果是的话很好查,简单调一下当时负责案子的人的档案即可。
可徐嚯觉得不会那么简单。
他看着张梁,忽的提出一个问题。
“张组,你说,对某个人的作品造假,最害怕的是什么”
自然是
“对方本人。”张梁开口下意识回道。
是的,造假最害怕的就是对方本人了。
那么
“十余年前,人蝎子案件的凶手落网,又或是死了吗”徐嚯再次询问,声音逐渐有力。
张梁迟疑,随即再次摇头。
“没有。”
整个荤江省动用不知道多少资源,愣是没将对方揪出来!
也就是说
“对方现在至少有九成的概率还活着。”
徐嚯点点头,稍微一顿,紧接着又道:
“那么,你们说”
“这个人,在2004年的现在,突然看到一个人在用自己的手法作案”
“他会是什么情绪”
“又或者说”
“他会干些什么”